北京理工大學,ACS Energy Letters:重新激活不活躍的鋰實現長循環鋰-硫電池 2025年2月25日 上午10:14 ? 計算 ? 閱讀 40 鋰-硫電池因其較高的理論能量密度和較低的原材料成本被認為是極具發展前景的下一代電池體系。其中,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雖很有吸引力,但由于循環壽命短而受到阻礙。非活性鋰的形成和積累會降低電池的穩定性。 在此,北京理工大學張學強團隊提出了一種苯乙胺(PEA)添加劑。研究顯示,其可以在不犧牲電池庫侖效率(CE)的情況下,通過封裝多硫化鋰電解質(EPSE)來重新激活鋰硫電池中的非活性鋰。 其中,PEA在負極側與惰性Li反應生成還原態的有機多硫化物R-LiPEA,隨后與S正極反應生成氧化態的O-LiPEA。R-LiPEA 和 O-LiPEA 參與氧化還原循環,重新激活電池中積累的非活性鋰。 結果顯示,與基于不含PEA的EPSE相比,EPSE中添加PEA的鋰硫電池在苛刻條件下可實現185次循環,并且保持具有96%的CE。 圖1. PEA的工作機制探究 總之,該工作通過在 EPSE 中引入 PEA 添加劑重新激活和回收 Li-S 電池中的非活性Li。研究顯示, PEA 可 與Li 和 S 正極發生反應,形成 O-LiPEA 和 R-LiPEA。這些有機多硫化物參與氧化還原循環,以重新激活和回收電池中產生和積累的非活性鋰,從而延長鋰-硫電池的循環壽命。基于此,采用該電解質的鋰硫電池可實現優異的電池性能。因此,該工作為先進鋰-硫電池的商業化應用提出了一種有前景的策略。 圖2. 鋰-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Long-Cycling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Enabled by Reactivating Inactive Lithium,?ACS Energy Letters?2024 DOI: 10.1021/acsenergylett.4c03177 原創文章,作者:zhan1,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5/02/25/4e18db3c9a/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DFT+實驗】清華大學沈洋/王訓團隊:基于磷鎢酸亞納米片開發兼具高儲能密度和高循環穩定性的聚合物基復合電介質 2024年1月15日 【DFT+實驗】西理工李喜飛課題組:晶粒束縛策略優化富鎳層狀正極材料界面力學行為 2024年1月14日 低溫全固態電池的材料和化學設計 2024年3月1日 重磅Nature:高通量組合打印((HTCP)引領材料科學的革命與突破! 2024年3月18日 【DFT+實驗】申長雨院士、劉春太教授團隊:將具有穩定性的核殼MOF組裝成聚丙烯酰胺水凝膠,用于促進從海水中提取鈾 2023年12月6日 【DFT+實驗】廈門大學董全峰課題組:通過捕獲酯基電解質中有機分子中間體構筑穩定的SEI 2023年12月5日